筚路蓝缕、弦歌不辍,砥砺耕耘、桃李芬芳。在校庆即将到来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校史,向前辈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校史人物
之
心怀天下
追忆逝水年华
回顾峥嵘岁月
品
读
沈越
鞠躬尽瘁、勤勉廉洁的首任市长
沈越(—),原名冯仁轩,曾用名冯毅、蓬麦哲,吉林市人,至年就读于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期间任中共兴县县委书记,抗战胜利后任吉林市第一任市长,中共吉林市委书记。此后历任中共中央东北局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共热河省委第二书记、省政府主席,中共抚顺市委第一书记,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计委主任,中共鞍山市委兼鞍钢党委第一书记,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国务院东北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兼党组书记,中共辽宁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全国党代表会议、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年至年,沈越在吉林市东关小学、省立模范小学和文光中学读书。年初,考入吉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学校的革命斗争传统,给他以深深的影响。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一师教员张乃人曾以“吉林教育界沪案合援会”副会长的身份,组织师生参加了游行示威活动。年10月和11月,一师学生又参加了反对日本修筑“满蒙五路”和延长吉敦铁路的游行示威活动。这些活动,奠定了沈越最初的革命思想。
革命生涯从一师起步,一路辗转到延安
“九一八”事变后,当局派日本人担任一师校长,引起学生不满,反日情绪高涨。沈越受到长兄冯乃宣和学校图书管理员的启发引导,先后阅读了郭沫若主编的《拓荒者》、丁玲主编的《北斗》以及鲁迅、茅盾、胡也频、殷夫的作品,从中汲取了许多进步思想和革命意识。他常与同班同学许言(后任上海市人大科教文委会副主任)、韩容鲁(后任长春光机学院党委书记)议论反满抗日问题。他们的言行逐渐引起了校方日本人的注意,视为“危险分子”,列入黑名单,上报给日本宪兵队。
年5月6日,中共吉林特支委员、省立一中学生金景因散发传单被警察发现,解送日本宪兵队,审讯时,他供出了吉林市党团组织的情况。7日开始,日本宪兵队在全城搜捕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和“黑名单”上的进步学生。幸亏学校进步教师娄少石(沈越父亲冯国藩的挚友)暗递消息,沈越于当日离家逃往北平。
沈越到北平后,先考入中山中学,一年后,进入东北大学补习班。年12月9日,中共北平临时工作委员会和北平学联的领导发动了名震中外的“一二·九”运动,沈越勇敢坚定地参加了“一二·九”、“一二·一六”游行示威活动。年初,他考入北京师范大学。同年6月,经同学纪希晨介绍,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身抗日救亡活动。此间,他还经常写些文艺作品投寄到天津《大公报》等报刊,从而结识了穆木天、彭慧、李辉英等东北进步作家。
年七七事变后,沈越开始第二次流亡,辗转来到武汉,借读于武汉大学。此时,他满腔悲愤,秉笔直书,用蓬麦哲的笔名,在《七月》和《大公报》文艺副刊上发表了《赞八百壮士》、《归来啊,北平》、《武汉烽火》等作品,抒发了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故乡的怀念,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豪情壮志。
年底,沈越参加了刘澜波领导的东北救亡总会为培养抗日救亡运动骨干而开办的训练班。年初,训练班介绍他去山西临汾,又经八路军办事处主任彭雪枫介绍去了延安。
到达延安后,沈越进入陕北公学十三队学习。年5月1日,经该队指导员吕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被选拔到成仿吾任班主任的高级研究班任班长。研究班学习结束后,到中央马列学院继续学习。此间,他比较系统地学习了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国革命史等马列著作,提高了政治思想和理论水平,坚定了共产主义人生观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其后的成长和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领导边区民众抗日,胜利后转赴东北
年11月,沈越被派往晋西北区党委任宣传干事兼晋绥解放区民先总队组织部长。年1月至年4月,任中共兴县宣传干事、区委书记、宣传部长、组织部长。年5月,调任中共晋绥分局宣传部教育科长。年10月,调回兴县任县委书记。不久,任兴岚中心县委副书记兼兴县县委书记。年7月,中央晋绥分局决定将原晋绥边区直属的兴县、岚县和陕北的神府县合并,成立一地区和一专署,沈越被任命为一专署专员兼兴县县长。此时,兴县已成为晋西北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军区、晋绥分局、行政公署都驻在兴县。沈越为加强政权建设,先后搞了三次村选,区和县搞了两次民主选举,从而调动了广大群众当家做主的积极性,使基层政权更加稳定巩固。此外,县委、县政府还开展支援抗日战争和大生产运动。
从年10月开始,日本侵略军加紧了对晋绥边区和兴县的反复扫荡,沈越组织建立了武工队、民兵自卫队、变工队,边生产、边战斗,开展游击战、麻雀战,配合我军正规部队与敌人进行了反扫荡、反蚕食斗争。仅在年10月,兴县武工队和民兵就单独与敌人作战74次,配合正规部队作战62次,用地雷和手榴弹炸死、炸伤日伪军人,缴获手榴弹、掷弹筒件,夺回粮食10余万石,解放群众多人。年12月,在晋绥边区召开的第四届群英会上,兴县被命名为晋绥边区模范县。
八年抗日战争中,沈越在兴县工作了七年,而且长期担任领导工作。他以高超的领导艺术、卓越的组织才能、亲切联系群众和艰苦奋斗的作风,为兴县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载入兴县革命史册,成为晋绥边区的风云人物。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根据当时的斗争形势,派20多位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10万大军和两万干部挺进东北开辟工作。沈越接到命令后,于9月22日从兴县出发,随晋西北干部团于10月下旬抵达沈阳。中共中央东北局考虑沈越是吉林市人,派他以吉林省政府秘书长的身份,接收吉林省人民政府。11月25日,吉林市政府正式成立,沈越任市长。
沈越担任市长后,组织恢复和发展生产,强化了社会治安,稳定了社会秩序,清理了敌伪财产。为培养更多的革命人才,市政府随即着手抓教育事业,解决经费和师资、教材问题。年3月初,各中小学相继开学。此外,还成立了“中苏公学”(后改名吉林政治干部学校),沈越兼任校长。4月,又创建了吉林大学。
年5月25日,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副主任周桓代表东北局到吉林市召开会议,宣布我军战略撤退的决定。5月28日,沈越率部分干部经乌拉街、舒兰、蛟河撤至桦甸横道子(现属蛟河)。
年7月中旬,沈越担任吉南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辖桦甸、磐石、永南、双阳、伊通五县,但大部分地区已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吉南地委和专署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吉南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至年底,吉南五个县被国民党军队占领地区全部收复。
任职于东北各地,走上省委书记岗位
年3月9日,吉林市重获解放,沈越被东北局任命为市长。市政府将丰满发电厂等敌伪时期和官僚资本开办的企业收归国有,恢复生产,组建基层政权,强化社会治安和秩序。为了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市政府从思想、制度、领导方法上改进工作,积累了改造、管理城市的工作经验。仅一年多的时间,吉林市在恢复建立正常社会秩序、繁荣经济以及政权建立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成绩。年4月,沈越任市委代理书记兼市长。7月任市委书记兼市长。
年初,东北局召开了城市人民代表会议经验交流会,指定沈越介绍吉林市城市工作经验。2月24日,沈越调任东北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管城市工作,不久升任主任。年10月,沈越调任中共热河省委第二书记、省人民政府主席,为热河省的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
年12月,沈越调任中共抚顺市委第一书记,解决了当地煤矿生产建设的许多重大和关键的问题。年8月初,抚顺地区发生特大洪水,沈越亲临现场组织抢险,战胜了灾害。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后,沈越决定在全市广泛开展学习雷锋活动,加强对学习雷锋活动的宣传报道。沈越在抚顺任职期间,还组织实施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东部山区农林业生产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年4月,沈越调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计委主任。到任后,他率领工作组深入东北三省进行调查,着手研究发展东北经济,改变贫穷落后地区面貌的战略规划和解决新兴高科技发展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并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
年以后,沈越曾失去自由。年10月,被分配到鞍山市任革委会副主任。年11月,被任命为中共鞍山市委第一书记兼鞍钢党委第一书记。粉碎“四人帮”以后,沈越大规模地开展了企业整顿工作,大大提高了钢铁产量。
年7月,沈越调任中共辽宁省委书记,主管工业。他主持制订了辽宁省十个行业、四十大类产品、六十个名牌产品的调整发展规划,使辽宁工业出现了上品种、上质量、上水平,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局面。
年6月,已经66岁的沈越被任命为国务院东北经济区规划办公室主任兼党组书记,中共辽宁省顾问委员会副主任。他带领规划办同志,走遍了东北地区的电厂、煤矿、油田、港口、铁路、公路和交通枢纽,调查研究东北能源设施现状,组织制订了《东北经济区能源交通发展(十年)规划纲要》,受到了国务院的肯定和好评。沈大高速公路、营口鲅鱼圈港、锦州港、辽宁核电站以及全区20多个港口、路口、坑口电站及热电站的建设,就是在这些规划建议下组织实施的。
年以后,沈越被病魔缠身,但他以超人的毅力,编著了《鞍钢巨变》、《东北经济战略问题研究》、《松园诗集》、《江城春晓》等书。其中《江城春晓》就是反映吉林市两次解放历程和创建吉南根据地历史的专著。
(本文作者王力,原载《北华大学校史文化丛书·足迹》校史人物卷)
沈越到吉林后曾在原“熙洽公馆”办公
记忆
时间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
多士成大业,群贤济弘绩
乘时代东风,谱辉煌华章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正是这一位位心怀天下的伟人谱写了北华的壮丽诗篇,他们的生命之光满载了光荣梦想,悠悠岁月,赫赫史册!
抚今思昔,追根溯源
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下期人物介绍
韩容鲁
在革命生涯中成长的副省长
世界是平凡的,历史是群众推动的。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在平凡的芸芸众生中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闪耀着熠熠亮光,拥有着不同凡人的力量,他们卓尔不群,令人肃然起敬。正是因为他们的艰苦作为、耕耘奉献,使北华大学历经数十载的发展生机依旧、绿树长青。
这一份薪火相传的历史,这一份润物无声的光辉。栉风沐雨不改初心,岁月打磨更见深厚。我们应当向前辈学习,立足今日,迈向明天,破浪前行,扬帆远航,志存高远,砥砺前行。再谱北华新篇章!让未来成为蓝图中璀璨的一颗星!
北华大学新媒体中心
编 辑:周甜甜
责任编辑:王虹帅
投稿邮箱:bhu_weix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