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抚顺市新闻
抚顺市经济
抚顺市人口
抚顺市旅游
抚顺市地理
抚顺市交通

为什么东北会衰退还可能复兴吗

怎样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7117848.html

在遥远的欧洲大陆北方,波罗的海插入北纬60度,西岸是芬兰、瑞典,资本主义世界最发达的工业国之一,东岸是已经沦为资源输出基地的前工业国俄罗斯。同样是极北苦寒之地,相同的水土却结出截然不同的果实,单纯的地理论显然无法解释,当然,以“人和文化”等主观因素来下结论,我以为也是不客观的。

北欧还是俄罗斯,东北更像哪一个,我想,任何人都能够得出结论。

东北衰落的直接原因是资源产业的衰落,但问题是,东北是如何沦落为一个资源基地的呢?

1,

东北号称共和国长子,而长子中的嫡长子就是一汽。60年过去了,这个当年倾全国之力打造的“一号工程”,除了依靠“一汽大众”和“一汽丰田”这两个政策赋予的印钞机继续躺着数钱,留给大众最多谈资的,就是连绵不绝的腐败窝案。

有心人可以自行搜索一汽窝案的各种报道,什么百名高管被带走调查,百亿资金不知去向,开家奥迪4S店需要拿千万元打点,等等等等,烂到掉渣。如此腐败透顶的一家企业,还能活到今天,也就只有在中国的特殊国情下才能出现了。

然而即使有大众、丰田两把尚方宝剑撑腰,即使有光荣历史的“解放”、“红旗”品牌,年的一汽集团,销量还是不可避免的下跌了7.8%。这个业绩不但在四大汽车集团中敬陪末座,甚至在所有的本土汽车公司中也是表现最糟糕的之一。而要记住的是,一汽的产值,占了吉林GDP的三分之一,你问东北滴不滴血?

一汽即使再垃圾,红旗即使再鸡肋,中国人还是认大众神车和奥迪的,那么一汽又怎么可能如此衰落呢?这一切,只因为市场大环境气候的改变。中国的汽车业,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了和欧洲分道扬镳的岔路口,SUV、MPV、新能源,三大浪潮此起彼伏,而引领这一浪潮的却是长城、五菱宝骏、比亚迪等自主品牌。各路外资品牌们,由于总部遥远,难免隔靴搔痒,无法及时感知到大气候的冷暖变迁,注定是要败给本土厂商的。年,中国乘用车销量只是微幅增长了7%,但是格局变迁之剧烈却是十年仅有。其中,SUV增长了50%,MPV增长了10%,新能源车增长了3.3倍,相对应的,一向的主流,轿车销量却全面萎缩了12%。

这场轿车的寒冬,在可预期的未来还会继续萧瑟,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能够抢到过冬粮草的一定是那些机制灵活的自主品牌,而老朽的一汽,注定只能成为旁观者。

2,

东北工业的另一大支柱,是石油,在辽宁和黑龙江的GDP中都占三分之一左右。

大庆和辽河油田,在中国的石油业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既然资源这么丰富,那就应该大力发展下游炼化工业吧。然而有意思的是,作为中石油最大炼化基地的辽宁,炼油产量占了全国超过四分之一,近十年来几乎就没有盈利过。

油价高时,年,中石油炼化亏损亿元,年亏损亿元,年亏损亿元,油价低时,还是亏,年亏损亿元,年亏损亿元,年一季度在油价跌到地板价的情况下,仍然还亏着33亿元。以这幅德行,别说和外资巨头竞争,要不是有垄断政策保障的石油开采收入撑着,早就该破产清算了。

翻查中石油的资料,历年来的亏损冠军,乃是抚顺石化。年至年的三年间,每年就亏掉60亿元以上,三年亏掉亿元,可谓触目惊心。亏损的原因呢,草率的投资决定和低效的管理水平要负有重大责任,比如审计署发布的报告显示,抚顺石化年投资22.35亿元的热电厂扩建项目未经核准,且使用工艺不成熟导致万元国有资产流失,年建成的石油二厂天然气利用改造项目,由于配套管道问题,涉及1.38亿元的损失。另外,抚顺石化管理人员有多人,占了总职员的四分之一,这么高的管理层比例,又将成本生生的拉高了一截。

然而,就在辽宁的国有石油炼化工业亏损不止的同时,渤海湾对岸的山东地炼企业却活的风生水起。早几年,受制于政策,山东的民营地方炼油厂并不能直接进口石油加工,于是一直被两桶油打压着,活的心酸。去年政策放开后,马上就活过来了。数据显示,山东地炼年新增炼油产能占了全国的七成以上,开工率达到历史最高值,平均炼油利润在元/吨左右,完全秒杀了渤海湾另一侧的中石油炼油厂。

搜索“中国茶壶炼油厂”,你可以在外媒上找到大量的相关报道,这些民营炼油企业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石油进口的关键力量,短短十几年时间,就从近乎零增长到接近中国三分之一的炼油产能。在这场石油化工业的升级赛中,占据了效率优势的山东民营工厂们显然正在获得主导权,而东北的国企阵营,再一次败北。

3,

观察北欧的工业结构,我们会发现,他们非常善于挖掘本土的优势资源,进行深加工出口。比如全球三大纸业巨头,有两家来自北欧(芬兰的芬欧汇川、瑞典的爱生雅)。

靠山吃山,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东北人民守着全国最大的森林资源,在造纸业上却毫无存在感。反倒是对岸的山东,又一次占据了这个行业的头名。老实说,山东并没有多少森林资源,有的只是机制更灵活的民营企业,山东造纸业三巨头中,太阳和华泰都是八九十年代“改制”的民营造纸企业,晨鸣纸业则是机制健全的股份制上市公司。

传统的国企在市场竞争中节节败退,具有资源优势的领域又缺乏把握机会的能力,怪谁呢?

显然不能归咎于地理和气候,也不能归咎于人和文化,一百年前闯关东的可都是山东人呢。那么山东,早年同样是国企的大本营,今天又怎么走上了和东北不一样的道路呢?

一切的故事,都要从九十年代的那一场国企破产潮说起。那个年代,金融危机袭来,全国都被下岗的新闻折磨的死去活来,东北尤甚。然而,与东北的遍地央企,着重“抓大”不同,山东更多的是“放小”,在一片疑似“国企贱卖”的浪潮过后,无数的亏损小国企转变为了民营企业。时过境迁,国有资产是否流失,资本家渔利了多少已经无从计算,但是可以见证的一点就是,此后的十几年,一批佼佼者开始龙入大海,波澜壮阔。

还记得山东首富的故事吗?自从承包纺织厂的张士平开始在自己家的院子里盖发电厂,自己发电炼铝之后,中国铝业就开始了暗无天日的亏损史。同样是卖着一样的铝材,年中铝巨亏82亿元,魏桥却净赚54亿元。这就是效率的差距,这就是在气候变冷的大环境下,山东人能够抢到更多粮食,日子相对滋润的秘密。

4,

这个世界,唯一永恒的主题就是“变化”。

江河日月,斗转星移,每一个人每一种生物都在尽量适应冷暖的变化,速度迟缓的就只能成为恐龙了。

东北就是这么一块正转入冰河期的恐龙家园。不能说国家对他不重视,一汽有大众,华晨有宝马,石油有中字头,军工有国家喂(沈飞四代机、大连的潜艇航母,络绎不绝),只要国家这个大家长在,他们就永远不会有倒下的那一天。

因为他们太大,太“命脉”了,这注定了没有任何一个官员敢冒“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去动他们,只要他们敢动,自己的乌纱帽就先丢掉了;只要还有一线生机,国家就一定会为他们送上续命丹。

然而气候的变冷却又是如此的无情,所有的生物都在竭尽全力的争夺那日趋减少的生存资源,速度慢的是注定要成为化石的。在东北的“体制改革”一直沦为口号的情况下,“去工业化”就成了一个无法摆脱的宿命,而新兴产业,由于低效国企霸占了太多的资源,也很难得到发育,很难与其他地区的野孩子们公平竞赛。

这个宿命,谁都知道,却又谁都无能为力。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国企越强大,未来就越绝望,国家越保护,他们的生存能力就越退化。打败他们的,恰恰是他们所骄傲的。

唯一能做的,只能是离开,让留下的父老乡亲们能分配到更多的生存资源。

经济晨读∣一个有逼格的自媒体长按,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fushunzx.com/fssdl/6660.html